2012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科研总结
清波消杀灭鼠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2012.夏 甘肃河西走廊
草原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向人类提供氧气、水源和牧业产品,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占90%,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已经难以呈现。退化的草原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气候,沙尘暴对内陆区域的侵袭越来越频繁就是例证。
草原退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草原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图2)。鼠类由于适应性强,在退化的草原中没有天敌的制约,数量化急剧升高。而高密度的草原年鼠类啃食植被、挖掘出的土覆盖草原植被,又加剧了草原的退化。因此,草原鼠害既是草原退化的结果,又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的退化。2012年我国草原鼠害面积达5.7亿亩,约占我国总草原面积的10%,草原鼠害已经成为我国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
2012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目标是呼吁全社会关注我国草原退化的生态危机,实地调查我国草原鼠害的严重程度,探索草原环保灭鼠新科技。
1 实验区概述
本次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现场研究选择的是甘肃山丹马场,该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是中国六大草原之一,地跨甘肃、青海两省。
图1 山丹马场草原俯瞰
山丹马场总面积329 .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见图1),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初始于公元前121年,汉代起即是皇家马场,名将霍去病曾在此饲养军马,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图2 人来过度放牧、开垦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2.1 荒漠化草原鼠害调查
山丹马场四分场有2万亩草原开垦作为庄稼地,后因缺水庄稼难以种植而撂荒。实地考察发现此2万亩草场撂荒后成为草原鼠类的天堂,植被破坏严重,已呈荒漠化景观(图 3,图4)。
图3 甘肃山丹马场2万亩撂荒地荒漠化严重
图4 甘肃山丹马场2万亩撂荒地成为鼠类的天堂,鼠洞、鼠道密布,加剧了草原荒漠化的进程
2.2 高山草原鼠害调查现场调查
本项研究选择山丹马场一分场区域高山草场,位于东经101°22.190北纬38°06.072,海拔高度2,921m,试验区为散养的改良赛马(阿丹马)种群(见图5)。
图5高山草原鼠害调查现场调区俯瞰
经现场勘察,发现鼠洞成片密集分布在草场背风的山坳、阴湿区域,。随即选择29×10m的区域,清点调查的鼠洞,用小红旗标志,并编号,7月28日用报纸堵塞鼠洞。
经清点,此290m2调查区域鼠洞62个,第2天掘开21个,并发现新挖掘鼠洞口1个。通过现场观察和对捕获的鼠类鉴定,确认为危害种为高原鼠兔(见图6)。
图6 高山鼠害调查区栖息的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为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的哺乳动物。外形略似鼠类,耳短而圆,尾仅留残迹,隐于毛被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多栖息于高山草原、漠、草甸。低密度的高原鼠兔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它所挖掘的洞穴可以为许多小型鸟类和蜥蜴提供赖以生存的巢穴,洞穴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夏季河流的雨量。翻出的土壤加速土壤循环过程,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增加,增加地表及地下根部的生物量。高原鼠兔还是草原上大多数食肉动物的主要捕食对象,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正效应。
但是高密度的高原鼠兔不可避免的危害草原生态环境,因为高原鼠兔是草食性鼠类,它们最爱吃优良牧草的芽、叶;茎、花、种子及根,平均日食鲜草77.3克,不仅严重破坏草原植被、而且对损害牧业生产。
按照《草原主要害鼠危害分级表》的规定,每公顷650个以上有效洞口已经是重度危害,而每公顷1000个有效洞口以上算是极度危害。本次调查发现在河西走廊草原,高山鼠兔在局部密度高达每公顷2,170个,鼠洞密布,危害严重(见图4)。
图 7 高山草原鼠害调查现场调查区,
小红旗标志发现的鼠洞
2.3 高山草原鼢鼠危害现场调查
经走访一分场领导和牧民,反映山丹马场草原另一主要鼠害是高原鼢鼠 Myospalax baileyi,,实地考察,在海拔高度2,920m的向阳面牧场发现大量鼢鼠翻出的土堆,数目惊人(图8)。
高原鼢鼠属于啮齿目动物,身长平20厘米,体形圆通状,肥肥胖胖的,体重达260多克,最重者达490克。高原鼢鼠喜在高寒草甸草原的耕地、草滩和阳坡草场栖息,同时还要选择土层较厚、土质松软湿润及周围食物丰富的地段打洞造窝。挖洞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一条70厘米的道仅需12分钟。由于每隔1—3米的距离,鼢鼠即把地面打通,然后将堆积的洞土抛出地表,于是形成一个个直径50—90厘米的小土丘。有的学者统计过,在适宜生境中的每公顷面积内,土丘多达3,000—4,700个,平均每只鼢鼠占有100—170个。
由于鼢鼠全年绝大多数时间在自己挖掘的隧道中活动,难以判定其停留的具体位置,因此防治比较困难。
图8 牧场上鼢鼠翻出的土堆
2.4 草原开垦地鼠害调查现场调查
本项研究选择山丹马场的草原开垦地,位于四分场,东经101°23.263,北纬38°16.286,海拔高度2,501m,主要种植大麦,试验区选择开垦地边的引水渠堤坝。水渠常年干涸,每年饮水1∽2次(见图9)。
图9 草原开垦地鼠害调查现场
试验区选择一段引水渠堤坝,长度60m,宽度 3.5m,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通过现场观察,在210m2调查区内,发现鼠洞135个,用报纸堵塞鼠洞,第2天掘开83个,并发现新挖掘鼠洞口3个。对捕获的鼠类鉴定,确认为危害种为长爪沙鼠(见图10)。
图10 在草原开垦地田埂堤坝上筑巢的长爪沙鼠
长爪沙鼠Meiiones Unguiculataus,亦称长爪沙土鼠,蒙古沙鼠或黑爪蒙古沙土鼠(内蒙一带),黄耗子(河北坝上地区),砂耗子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钢,啮齿目、仓鼠科,沙鼠亚科,沙鼠属。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原动物,大小介于大白鼠和小白鼠之间,背毛棕灰色,腹毛灰白色,尾端毛较长,形成毛束。爪较长,趾端有弯锥形强爪,适于掘洞,后肢蹠的和掌被以细毛,眼大而圆。喜居沙质土壤中的洞穴中,行动敏捷,喜群居,有贮粮习惯,不冬眠,一年四季活动,繁殖以春秋为主,每年12月和1月基本不繁殖。经走访四分场领导得知,长爪沙鼠对山丹马场开垦地的危害严重,引起减产达5%∽10% ,冬天1人1天可以挖掘鼠洞收获长爪沙鼠储存的粮食60斤。
3 草原鼠害防治技术现场验证实验
在上述两个调查区采用实现准备的1型和2型灭鼠剂测试防治效果,灭鼠剂均为国家合法登记的有效成分,大米拌制。
3.1 高山草原高原鼠兔防治技术现场验证实验
在上述290m2高山草原鼠害调查现场投放1号灭鼠剂,大米拌制,直接投入进洞口,每个洞口30克。每天用报纸团堵塞洞口,逐日登记打开的鼠洞,连续观察4天,结果如下(图11)。
图11 草原鼠兔防治技术现场验证实验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大米拌制的慢性灭鼠剂,防治对象是高原鼠兔,结果是施药后4天灭鼠率为23.8%,效果欠佳。分析结果是高原鼠兔为植食性兔形目动物,大米拌制的饵剂取食量低,因此达不到防治效果。
3.2 草原开垦地长爪沙鼠防治技术现场验证实验
在上述210m2草原开垦地鼠害调查现场投放1号和2号灭鼠剂。将实验区划分为140 m2和70 m2相邻的两个区域,分别施放大米拌制的1号和2号毒饵,直接投入进洞口,每个洞口30克。每天用报纸团堵塞洞口,逐日登记打开的鼠洞,连续观察4天,结果如下(图9)。
1号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4天的灭鼠率为94.9%,效果显著,2号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4天的灭鼠率为71.4%,效果良好。实验现场发现长爪沙鼠对两种毒饵的取食率均较高,大约30%的洞口中毒饵均被取食尽。提示该鼠种栖息于开垦地,以农作物为食,谷类、麦类毒饵防治效果优良(图12)。
图12长爪沙鼠防治技术现场验证实验
4 讨论
本次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活动自启动到返回历时10天,行程往返逾6000公里,沿途得到停留的长沙、武汉、西安、兰州等20余家媒体报道并被大量转载,宣传作用明显,未来将在仔细总结资料的基础上,与媒体合作,进行深度报道。
通过草原鼠害现场调查,初步了解甘肃河西走廊高山草原和草原开垦地的鼠类危害状况,并进行了防治技术的初步验证,为制定环保的草原鼠类防治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将引入遥感技术、手持雷达侦测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治技术等先进、环保的鼠类控制技术,为我国草原鼠类控制技术提供新的方法。
参加本次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的志愿者一致认为本次活动践行了专业有害生物管理行业(PMP)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扩展了自己的专业视野,学习了很多草原灭鼠和野外科考的技能,沿途亲历了长江、秦岭、黄土高原、黄河、麦积山、祁连雪山、高山草原、河西走廊绿洲、丹霞地貌等祖国大好山河,终生难忘,期待参加明年更精彩的第二次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
注:本文照片均为志愿者亲自拍摄
首次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发起人:马大勇先生(清波消杀灭鼠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科学顾问:蒋洪博士(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首次中国草原环保灭鼠志愿者行动得到以下媒体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本次中国草原志愿者活动得到以下媒体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长江日报 楚天都市报 中国信息网 华声在线 华商报 腾讯大楚网 红网 南方报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大河网 腾讯网 广西新闻网 胶东在线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舜网 中国新闻网 迅雷看看 新民网 湘潭在线 湖南在线 湖南热线 华媒网 今晚网 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北青网 四川电视台 搜狐 华股财经 视界网 万家热线